明明德明德谓至德是指人生之初所秉赋于天的最美善的德性亦即所谓
明明德:明德,谓至德,是指人生之初所秉赋于天的最美善的德性,亦即所谓“人之初,性本善”的“善性”。此“明德”受后天利欲所蔽致使昏而不明,须通过学习以明之,故曰“明明德”。
亲:是“新”字之误,言既自明其德,而使人用此道以自新。
虑而后能得:谓能虑则择之无不精,处之无不当,而至善于是乎可得。多多学习的目的,在于彰明内心美善的德性,在于使人自新,在于使人处于最美善的道德境界。知道所当处的道德境界而后有确定的志向,志向确定而后能心静不躁,心静不躁而后能性情安和,性情安和而后能虑事周详,虑事周详而后能达到最美善的境界。万物都有本有末,凡事都有始有终,知道事物的先后次序,就接近学习的目的了。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 ;致知在格物 ,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其本乱而末治者 ,否矣。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此谓知本,此谓知之至也。致其知:致知,谓致吾心之良知。良知,即孟子“是非之心人皆有之”之谓。是非之心不待虑而知,不待学而能,是故谓之良知。
格物:格,去。谓格去物欲之蔽。
本乱而末治者:修身为本,而家、国、天下则末。古时候想把彰明内心美善本性推广到天下的人,先治理自己的国家;要治理自己的国家,先整顿自己的家族;要整顿自己的家族,先修养自身;要修养自身,先端正自己的内心;要端正自己的内心,先使意念真诚;要使意念真诚,先招致自己的良知;招致良知在于格除物欲,物欲格除而后良知到来,良知到来而后意念真诚,意念真诚而后内心端正,内心端正而后才能修养好自身,自身修养好而后家族才能整顿好,家族整顿好而后才能把国家治理好,国家治理好而后天下太平。从天子直到平民,统一地都是要把修养自身作为根本。根本乱了而要把末端治理好,是不可能的。该用力深厚的用力薄,而该用力薄的却用力厚,〔要想达到治国、平天下的目的〕,还从没有过这样的事。这就叫做知道根本,这就叫做良知的到来。
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 。故君子必慎其独也。小人闲居为不善,无所不至,见君子而后厌然揜其不善而著其善 。人之视己,如见其肺肝然,则何益矣!此谓诚于中,形于外,故君子必慎其独也。曾子曰:“十目所视,十手所指,其严乎!”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 ,故君子必诚其意。“如恶”至“自谦”:谦,快、足。案恶恶臭而欲去之,好女色而欲得之,以求自快自足,皆人心之实情;如心实好之而口不言,就是自欺,就是不诚。此处文字省去了下面这层意思,容读者自会之。
厌:消沮闭藏之貌。
- 关山定何许徒御惨悲凉“关山……”一节以节而论非不协律惟置于此[图]
- 厌见花成子多看笋为竹万里断音书十载异栖宿积愁落芳鬓长啼坏美目[图]
- 释义“如鱼得水”原意指如同鱼儿得到了水一样后比喻得到了与自己[图]
- 夫难平者 事也昔先帝败军于楚 当此时曹操拊手 谓天下已[图]
- 以身作则解题朱熹在《大学章句》中说“有善于己然后可以责人之善[图]
- 归来视幼女零泪缘缨流 杨氏女指嫁往杨姓人家的女儿此诗是[图]
- 晁补之 水龙吟盐角儿忆少年洞仙歌晁冲之 临江仙舒,亶 虞美人[图]
- 三月丁酉日下诏说“现在国家有大批的军队其中不乏精悍勇猛之士可[图]
- 丹徒靳阁老有子不肖而其子之子却登第阁老每督责之曰“翁父不如我[图]
- 有了科学合理的管理制度员工就会有章可循而他们的劳动成果也会得[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