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作我!”三字是一种低调的豪言也是一种内敛的自信更表现了一
“宁作我!”三字是一种低调的豪言,也是一种内敛的自信,更表现了一种成熟的人性。
殷浩没有回避桓温挑衅性的问话,但又没有正面反击说“我比你强”,而是说:“我与我相处的时间最久,我还是觉得我非常棒,我还是宁肯做我自己。”“宁作我”说得非常谦和礼貌,他当面充分肯定了自我,又没有贬损对手桓温。他没有半点自我吹嘘的得意忘形,没有丝毫浮夸的狂妄气焰,以一种低调内敛的语气表达一种内在的豪情和底气。
之所以说“宁作我”表现了一种成熟的人性,是因为它不是幼稚的情绪化自恋,也不是匹夫匹妇争吵时的赌气,这三个字是建立在“知人”与“自知”之上的。《老子》说“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宁作我”表明殷浩既“智”且“明”。作为桓温政坛上的对手,殷浩对桓温无疑有充分的认知。桓温是能把江左弄得天翻地覆的枭雄,哪怕谢安在他面前也是战战兢兢。殷浩敢与他分庭抗礼,桓温自然也把殷浩视为劲敌,应该说他们二人都“知己知彼”。一旦放弃政治偏见的时候,桓温对殷浩同样十分欣赏,他曾对自己的心腹郗超说:“阿源有德有言,向使作令仆,足以仪刑百揆。朝廷用违其才耳。”因殷浩字渊源,阿源是比较亲昵的称呼。以殷浩这样高妙的“思致安处”,“我与我周旋久”这么长的时间,他当然完成了“认识你自己”。表面上看,“我与我周旋久,宁作我”并不涉及对手,但“宁作我”是比较之后的选择,它隐含的语意是:如果只能在你与我之间二选一,那我宁可选择做我自己。后来辛弃疾说“宁作我,岂其卿”,要算是英雄识英雄,这位词人能与殷浩“心心相印”。
跳出殷、桓二人的“竞心”,“宁作我”教给我们要如何做人。
今天由于媒体的发达,各种各样的“偶像”便层出不穷,年轻人追逐自己偶像精疲力竭。他们不仅衣着要偶像那种款式,说话要偶像那种腔调,办事要偶像那种做派,甚至整容也要整成偶像那种嘴巴、鼻子、眼皮……他们与殷浩“宁作我”相反,在偶像崇拜中完全失去了自我,宁可做别人也不愿做自我,他们成了自己偶像的复制品。
- 棉被怎么洗[图]
- 故圣人杂合以治各得其所宜故治所以异而病皆愈者得病之情知治之大[图]
- 墨翟在军事史上的贡献主要有两点第一他在战争观上按战争性质明确[图]
- (一)《尔雅》编排方式的特点《尔雅》编排方式的特点是层层按义[图]
- 叶公之顾命孙希旦《礼记集解》认为“叶”字当为“祭”(zhài[图]
- 引长《萃·六二》“引吉”兑读为“悦”最上位阴爻长久欢悦上六以[图]
- 渔者走渊木者走山所急者存也朝之市则走(遇)[过]市则步所求者[图]
- 本篇以“齐物论”命题包括了齐物之论和齐同物论两个层面的内容论[图]
- 何晏曰“孔氏曰圣人受命则凤鸟至河出图今天无此瑞吾已矣夫者伤不[图]
- 断决断溯,源房玄龄和杜如晦是唐太宗时期的名臣曾为唐太宗制定了[图]